今天上課老師請來了龔于堯先生 是個"生活專家"(我這麼覺得) 來為大家做味覺復建(笑)。
他跟我們說了怎麼品味生魚片的方式---要先知道這尾魚是公的還母的。
因為公魚和母魚的肉質不一樣,所以口感不同,料理的方式也不同。
母魚的肉質質地比較均勻滑嫩,所以適合用快刀處理,
不然慢刀跟肉摩擦都把脂肪擠出來了,吃起來就跟在吃奶油塊一樣(真可怕!)
而公魚的肉質質地比較不均勻,就要用慢刀或中刀把肉裡的脂肪擠出來潤滑表面,這樣吃起來才會美味。
我自己不吃さしみ所以無從求證,有機會吃的人去體會一下吧!!!
接著他要我們捏住鼻子(不可以聞到香味)吃茶葉。
然後要我們描述吃茶葉的感覺:是甜、是苦、是澀?
吃了兩種茶葉以後,他們的差別在哪裡?
這時候頓時發現語言的貧乏,無法描述那種纖維在嘴裡咀嚼的感覺。
原來失去了嗅覺,味覺也難以獨立存在被感受。
一開始我也覺得很像在吃塑膠,但是吃到後來真的有吃出不同的感覺。
有直通喉頭的苦,也有會在嘴中散開的苦,一種比較窄一種比較寬。
這種形容固然很怪,但的確是我的感受,想不到他竟然說這樣形容很對!(得意貌)
想不到我高中的時候形容咖啡"很扁"是可以被理解的!!!(好感人)
像我就覺得牛奶比較厚,但是個人偏好更厚的東西--鮮奶油!
原來品酒師品咖啡專家的職責就是用語言把味道描述出來!
這樣我是不是有這個潛力啊?(可惜我太挑食大概沒有辦法當美食評鑑家)
原來嗅覺和味覺加起來是一種立體的感受喔。
可能也跟我自己喜歡做甜點有關吧,當同樣一道甜點做了很多次以後
就會漸漸的知道怎麼樣抓材料的份量吃起來會有比較好的口感。
(可能只是越來越隨興的藉口吧XD我每次奶油都隨便切不秤重的)
出去吃外面賣的蛋糕也比較會吃,不然市面上有很多偷工減料的蛋糕,為了省成本都是請大家吃麵粉的!!
(我們家的起士蛋糕是一點麵粉都沒有的純喔)
想想這話很有道理,既然你每天都要吃東西,
那麼了解一下你吃的東西,挑選一下你吃的東西的品質也是應該的吧。
不要食不知味,讓難吃的食物繼續存在殘害大家的味蕾>"
- Dec 19 Fri 2008 22:45
五分之四的散步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