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之前21_21 design sight的特別展。

因為Jeanne-Claude在2009年過世,身為他們(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的友人的三宅一生先生,決定將他們的作品在日本展示。
而展名取為life=works=projects是因為,這對藝術家夫妻的生活和他們的藝術工作、藝術計畫是不可分的;也可以說是以這三個面相來介紹他們。

其實這個展最主要的呈現方式其實是影像,尤其是影片:因為地景藝術作品的規模太過龐大,且存在的時間相當短暫,所以只能從記錄的影像中窺得當時的景象。



這算是他們的成名作
Wrapped Reichstag
Berlin, 1971-95

草圖
Berlin.jpg

完成貌
berlin 2.jpg

俯瞰圖
Berlin 3.jpg


一開始進去展場,會看到一個巨大的長條圖,顯示他們每一項作品的籌備時間和展出時間。
籌備時間和展出時間往往是不成比例的:幾乎就和跳舞一樣,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很多作品可能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準備,展出時間卻不會超過兩個禮拜。他們的作品又不像畫作或建築,畫完了就算不展出,畫仍然存在,只要展出時間一過,他們的作品就立刻被毀棄。
他們的作品,是時間的藝術。不僅規模龐大讓人驚嘆,短暫的存在讓觀者思考時間的意義:時間也可以是藝術使用的媒材,引發許多驚嘆與想像。
"The sudden realization that time is a material in which our lives are, mysteriously, contained—or, you might even say, the material in which we are wrapped, for the time being, at least."



The Pont Neuf Wrapped
Paris 1975-85
Pont Neuf.jpg

Pont Neuf2.jpg



他們的概念真的是有趣又難解,為何要以包覆/包裹作為一種手法呢?Christo從年輕的時代就很喜歡這一種手法,從報刊雜誌到橋、博物館、島嶼等等他都想要"包"一下。或許這給人一種錯愕感:平常你已經看習慣,不再感到新奇的地方,在被包起來(就像他在施工)的時候,人們就會開始推想,被包覆在下面的東西原來長什麼樣子呢?(或是變成什麼樣子呢?)其實是個令人玩味的心理實驗。




The Umbrella
umbrella.jpg

Umbrella 2.jpg

絕大多數的作品其實都很巨大,可能都是要從空中俯瞰才會有震撼效果的,譬如包裹島嶼,覆蓋河床等等。
而且都要花上很多時間與當地政府、居民等溝通,參加公聽會,申請手續...必須要取得他們同意,才有辦法執行這些計畫,這也意味著,其實有很多計畫是沒有被實現的。像是在包巴黎的橋的時候,他們還透過關係找到現在的總統薩科奇(當時的巴黎市市長),經過商議才得以成真。



The Gates
Central Park, New York City, 1979-2005,足足花了超過二十年的時間!
Newyork park.jpg



主要想如何進行計畫的人是Christo,他會測量該建物/地形的尺寸大小畫圖,其實非常像地理學家!而且超有科學感的XD
而籌募資金的是Jeanne-Claude,他們的資金來源竟然都是自費!以賣掉他們同仁的畫作等等方式籌備資金,絕對不要外界的援助,因為他們覺得一旦接受了金援創作就會變得不自由,所以不願意這樣被干擾。

(或許是我駑頓,花了很久的時間才理解藝術創作的自由是多麼珍貴且難以捍衛)

Surrounded Islands
Miami, Florida, 1980-83
island.jpg

island2.jpg
像這個展,公開僅兩個禮拜,但是非常的有衝擊性,所以吸引了大批觀看人潮,其實有達到一定程度的觀光效果。他們與政府部門溝通的時候,是有經歷到一些困難(譬如不支持的議員一直在試圖阻撓),但後來了解了創作意圖以後,也被欣然接受。





看這個展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Christo和Jeanne-Claude真是對恩愛的眷侶。
他們在同一天(1935年6月13日)來到這個世界,在巴黎相遇(Christo是保加利亞人,流亡來法國),進而相愛。當時Christo是個以畫肖像畫維生的年輕畫家,來到Jeanne-Claude家為她的母親畫肖像畫。但因為身分地位的關係,Jeanne-Claude的家人不希望她嫁給一個流亡的人,沒有前景;而Jean-Claude也不想要婚姻,只想要純粹的愛情。

1959年,Jeanne-Claude嫁給別人,但隨即發現自己真正愛的是Christo,而且她懷了Christo的小孩。不顧家人反對,他們在1962年結婚。


而在她和Christo共同進行藝術創作的計畫過程裡,她才是那個作決定的人,譬如包圍Florida的粉紅色,就是她要求的。她的批判態度,懷疑的精神,雖然免不了大大小小的爭辯,但這有力的引導整個過程。所以對Christo來說,痛失Jeanne-Claude這個伴侶真的很痛苦,他總是問著身旁的人"What would Jeanne-Claude do?"


Jeanne-Claude說,是因為她對他的愛才讓她變成藝術家(I was not an artist when I married Christo, but I became one);不管Christo做些什麼,那她也會追隨他變成任何樣子。(If Christo had been a dentist, I would have become a dentist.)

真的很動人。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jpg

Official Website:(同時也是照片來源)

http://christojeanneclaude.net/index.shtml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893604576200582183920022.html?mod=WSJ_ArtsEnt_LifestyleArtEnt_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eu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