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不是太喜歡劇情稀薄的片子。沒有對話,很多線索要從畫面裡去推敲,對一個視力薄弱的人而言注意力平常都只放在演員的臉部表情上,一時隻間要看清楚螢幕裡物品的象徵意義真是個大考驗......
fine,停止抱怨自己和電影,好好記些東西。

第一段1966年的戀愛夢我想該是最好的結局吧,雖然我們總是忘記,童話故事裡只告訴大家王子和公主在一起了,卻沒有說他們會不會吵架還是其中一人外遇之類的....that's okay,因為電影只是電影,沒有必要說那麼多後續發展,請自由想像。
很喜歡那樣對話的距離,民風純樸的當時,能同撐一隻傘,就是很大的突破摟。一公尺裡藏了很多的情意,在眼波流轉和些許言談間,手寫的工整字跡裡,一個個象徵移動的站牌裡,潛藏的熱情卻又事婉轉溫柔ㄉ,叫人最是珍惜,看了自己都會回到初戀那樣純純的心緒裡去。


第二段1911年的劇情有點好笑啦,還扯到梁啟超身上去了,不需要吧.....我媽覺得沒有聲音對白很痛苦,我則是不懂為何對話要打在螢幕上,那種感覺有點造作,是因為想表達男女主角之間的曲折嗎?
每一次看到舒淇為張震打洗臉水和幫他穿外衣,在梳妝台前對著鏡子說話,又轉過頭看張震,那動作裡蘊含著身分地位的差異,兩人關係本質的扭曲,也預言了感傷的結局。女人的青春,就這樣在琵琶聲裡,在自己悅人的歌聲裡給蹉跎掉了。
可是我一直很喜歡藝旦這種職業,有種看盡人生蒼涼的味道,在這個位置,心也許最是澄淨清明,是最適合修煉的地方,但很多人來不及得道,就先陷入無間地獄裡了。因為人是凡人,心裡總有神性和人性在拉鋸,而這裡卻是撕裂的最厲害,很容易就迷失。


第三段......我承認我不喜歡。非常的不喜歡,因為那是我討厭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從抽煙唱歌表演到毫無道德顧忌的性愛,通通都叫我不齒。(咬牙切齒貌XD)
如果這樣的生活,也該是現代人的“最好的時光“?那真是太荒謬了。現在的我還會為此感到情緒起伏,會不會哪天我也無所謂了,變成這樣的人?我很害怕。
忘記查到哪個陌生人的網誌,說的正合我意,抽煙是因為自我迷失(不知何謂成癮)。性被表現成純然地衝動,很完全的化學作用,反應完了只有一些些的灰燼,連簡訊裡的“想你“看起來都顯得輕浮虛假。我厭倦。
如果這是我們追求的愛情自由,那我選擇放棄。

靖這個角色是根據歐陽靖(名人譚艾珍之女)為藍本寫的。google了一下,她曾經酗酒吸毒,罹患嚴重憂鬱症長達四五年之久。她的攝影作品大多具有暴力血腥美感,很多人喜歡那樣逼近死亡時爆出的瞬間花火,但我還是一句老話,這種東西不耐看。刺激性的東西只能觀賞,不適合真實觸摸或長久相處。是問她可以自殘自己幾回不死?
但在這標新立異的社會,收視率點擊率瀏覽人次,會說話的數字是我們的生存標準。人們因為事物新奇而去接近,像隻狗一樣嗅一嗅又搖搖尾巴走了,這裡面會有多少真情我不相信。(我對真情的定義是持久而且有某種程度上的專一)


好啦不要再評了,我趕快把自己送去鄉下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eur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