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看了21_21 design sight的展,
"見えていない輪郭",展出設計師深澤直人的一系列作品,由藤井保先生操刀為作品攝影。
不過這個展對沒有心理學背景或者沒有看過他們的作品的人而言,可能不是那麼容易理解這些作品背後的核心精神。
我之前就讀過了"不為設計而設計:生態學的設計論",(由後藤武(建築師)、佐佐木正人(教育學教授)以及深澤直人(工業設計師,無印良品CD player 設計者共同編著),裡面提到的很重要的理論根據,其實是60年代左右心理學家Gibbson的生態心理學理論。
從了解生物體(就是人體)如何接受外界的訊息,感官的運作方式,來探討設計的意涵和本質。
我們不只用眼睛和耳朵來感受這個世界,更多時候,我們用手、身體等等的部份,去了解外在世界:風怎麼吹、物體是軟是硬等等。
很多事物光用視覺與聽覺並無法偵測或判斷:
像你怎麼知道雞蛋的外殼是硬的?門把是冷的還熱的?
光看未必就能夠分曉,還是要用手實際去觸摸才知道。
其實人體的設計是很奧妙的,有五感(視、聽、嗅、味、觸覺),而現代的資訊社會把重心都放在視覺與聽覺這兩大部分,其實其他的三種感官的記憶,可能比前兩者來的更為深刻強烈:
像是小說"香水"講的味覺,12名少女的體香足以讓所有人精神狂亂,
而鄉愁有絕大部分屬於口腹之慾。
*輪廓的意義
其實我們能夠辨認出一項物體,有一大因素就是"輪廓",輪廓是一個很重要的線索,協助我們判斷該物體為何物。
知覺心理學有很大一塊領域在討論大腦如何運作。結構學派、完形心理學等等各式各樣的理論試圖要解釋人類的認知系統如何感知這個世界。
(請點以下的網站,台大心理系知覺心理學教學網站,有簡單的介紹)
從生物的角度來看輪廓的意義,人體的各個部位幾乎無時無刻都在運作著。但我們未必會察覺到。
光是對抗地心引力和大氣壓力,身體的成份和形狀就會隨之應變,
像是紅血球放到普通的水裡會膨脹過大而爆炸,
放進鹽水裡又會因為鹽水的密度過高而萎縮,這就是輪廓的變化:
Outline is alive.
對於細胞來說,細胞的輪廓會是什麼樣子,取決於他的細胞液壓和外在的環境壓力之間的互動關係,所以是動態的,而不只是單純的靜態。
這是一支筆的外型~很難想像吧!
而輪廓的定義是什麼?
如果認為:輪廓是區分物體與外界的界線,只是為了強調物體的身分(identity and individuality)而存在的話,物體與外界不一定會有和諧的感覺;可能就會產生一些很突兀的景象。
換個角度看待輪廓這件事:
如果物體和物體以外的外界協調的話,是不是輪廓就消失了呢?
那一種好像在大國裡面搖旗吶喊著要獨立的族群不見了(這樣的比喻不知是否恰當)。
(When object fit well into life, then the decomarcation as to which is the main constituent disappears; each blends in and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the outline of the object disappears)
而是物體與外界和諧共存的狀態:物體自身仍保有自己的特徵,和外界不會混為一談,此時輪廓就是一個物體和外界平衡的狀態。
(Balance is the neutralization of a suitable outline and the force applied to it.)
而這個輪廓,可能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形態,而是會隨著狀況而變化的,像是物體因為背景、光源、角度等因素而看起來有不同的面貌。
所以這個展覽,就是深則直人先生請藤井保先生使用特殊的打光方式為作品攝影,讓人重新去思考物體輪廓的意義為何。
雖然能夠辨認從輪廓去辨認一項物體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有的時候我們就被這個物體既有的輪廓形象給限制住了:為何電視機一定要是立方體不可以是圓形?
設計師自己提到,早年在設計產品的時候,為了追求產品本身的主體性(我不知道這樣翻對不對,原文是individuality and identity),
而著眼於外型的設計(畢竟設計是非常視覺的一件事情,造型能夠吸引到人是一大關鍵)。
但他卻在這裡迷失了。所以他開始重新思考外型(輪廓)的意義。
他說他自己在設計一項新的產品的時候,他不會在這項物品上面添加東西,甚至是減少某些東西。設計不是要把產品的外表搞的眼花撩亂。
見樹不見林?見林不見樹?
或者是說,從物品本身所處的環境(會被放置的地方)和物品本來的功能去思考可以在這其中做些什麼。
展場的第一件展品放了一張椅子。
椅子的概念是什麼?
在沒有發明椅子以前,或者到了現在,沒有椅子可以坐的時候,人們會尋找可以坐下來的地方:農場上的乾草堆,沒有積水的地面等等;
雖然這些地方並沒有"椅子"的造型,也沒有我們對"椅子"這個概念既定的輪廓,但這些地方卻和椅子擁有相同的功能(概念)。
當你把一塊石頭視為一張椅子的時候,那他石頭的外表就是他的輪廓;但當你把石頭視為背景的其中之一,那這個輪廓是不是就消失了?
如果不是光從物體的造型出發,而是從事物本身的功能或概念去思考,或許可以創造出不一樣的東西。
我覺得這個概念非常的有趣。
順帶一提,設計師最有名的作品其中之一應該是他為MUJI設計的壁掛式音響吧。
出發的概念是什麼呢?
如果音樂可以向風一樣傳出來的話,應該會有一種清涼的感覺吧
所以設計成掛在牆上,還有一條線可以拉(用來選歌等等),
感覺就很像固定在牆壁上的電風扇。
個人非常喜歡這個設計!
乍看之下這些產品可能沒有什麼特別;但在了解背後的設計裡面以後,
真的會對這些idea肅然起敬!
還有攝影師的攝影功力真的不是蓋的!
附贈:六本木mid town夜景
附註:照片來自21_21 design sight官網
- Dec 17 Thu 2009 21:00
見えていない輪郭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